Tuesday 24 July 2012

工業革命-----服裝史的另一個轉捩點

上回講到法國革命對服裝的影響,現在講講另一個服裝史同樣影響很大的工業革命 (Industrial Revolution)

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(England)地區。18世紀中,英國人瓦特 (James Watt) 改良蒸汽機之後,由手工勞動生產轉向機器生產。工業革命隨後自英格蘭擴展到歐洲及美洲。

這段期間,科學技術發展迅速,機器大規模生產,降低了成本,另外是化學染料的問世,色彩多樣、廉價的服裝面料豐富了人們的生活,使原本在早年社會中,僅上流階層負擔得起的訂製服,因價格下降而普及於平民百姓之中。


但是,工業革命發展至現在廿一世紀衍生出另一些問題。就是大量生產成衣一方面會造成對工人的剝削,僱主用盡任何手段使工資降低,為自己取得最大利益,讓生產工人永遠得不到應有的福利。另一方面,由於必須大量的生產才會令單件成本下降,這種時裝會令普羅大眾欠缺選擇,近年某幾大全球fast fashion連鎖的時裝店每一款生產數以萬計的成衣,而現代人著重的已經不再是品質及手工,消費者最關注的是款式是否合時,每件成衣可能過了一季便淘汰,造成大量浪費。同時亦不難發現人們身穿的款式基本很相似,欠缺個人特色,容易有 "撞衫" 的情況,這些都是時裝發展至現在需要注意的問題。



工業革命帶給人類革新的生產技術,同時亦帶給後世社會、經濟以致政治的影響。如果大家想解決同街上的人撞衫的問題,下一次當我們在連鎖店買衣服的時候,不忘在產品上自己略作修改,如加一些飾物,甚至自己創造不同著法,也可以突顯到個人風格呢。

Sunday 1 July 2012

法國大革命前後歐洲農民服飾

        歐洲農民的服飾,無論男女,基本的部份是有袖或無袖的簡單上衣,主要用亞麻為材料,配上腰帶,穿著時上衣會拉出部份長度蓋住腰帶。對農人來說,基於工作方便的需要,所以服裝一直維持簡單的式樣,沒有改變。

      上文提到歐洲的服飾在法國大革命之後產生了極重大的改變,尤其是貴族服飾,相對地,鄉間的變化則非常緩慢。因為在歐洲的某些區域,服裝的形式是被法律嚴格規定的,包括衣服的質料、長度、顏色,甚至連髮飾都不鼓勵。這些規定的來由多半是經濟或宗教的考慮,執政者希望服飾的材料是能夠來自家中可自行製取,而且各別階層的服飾要明顯區別。
最左為農夫服飾,其服飾幾個世紀以來變化不大,但在法國革命後加入了許多新元素。
但法國大革命後,許多的規定廢止了,新想法源源不斷,大量不同的材料、材質與設計,紛紛出籠,許多垂飾、裙襬的形式發展,也加入了珠寶和各種裝飾。

下回將繼續探討工業革命引申的Age of Machine 對服裝的影響。